我们都学过“物理”、“几何”、“代数”、“化学”和“生物”。 原来这几个名字很有来头!
1.“Physics”——原词来源于希腊语,“physics”一词来源于日语将physics译为“物理学”,而后传入中国。
事实上,“物理学”一词从日本传播到中国,就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 明末学者方以之,被誉为中国接受西方科学的第一人。 他写了一本书叫《物理小知识》,是他从事科学研究的代表作。 后来传入日本,日本人受启发用它作为翻译物理学的名称。 中国最早的物理学科(1845年左右)叫做“格致”,其实是自然科学的总称。 “格致”来源于儒家经典《大学》中“八品修身”(求事、广智、诚、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意为“博学之于事”。 获得洞察力的原则”。
方以智
“物理学”一词在我国虽明代以前就有,但泛指事物的原理,涉及内容广泛,并非今天所指的物理学范畴。 比如杜甫的《酒上曲江》诗:
一片花飞去减春,风满愁。
且看眼植物学英语,不厌唇饮酒多。
翡翠筑巢于江边小堂,独角兽卧于园旁高丘。
如果你小心地推动物理,你必须享受自己,所以为什么要用假名来绊倒这个身体。
末句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博大胸怀,为近代以来物理学界广为流传和喜爱。
2.《几何学》——这门学科最早出现在希腊。 在中国古代,这门学科被称为“形态学”,是一门颇有成就的自然学科。
“几何”一词在汉语中本来就不是数学的专有名词,而是一个虚词,意思是“多少”。 例如曹操三国时期的名诗《归世寿》中有一句:“对酒歌,人生何如?” 那么,最早使用“几何”一词作为数学专业术语的是谁呢? 就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右)与利玛窦
徐光启曾师从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 在读懂了拉丁文版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后,他被其中的逻辑思维方式深深震撼,决定将其翻译成中文。 在利玛窦的帮助下,他克服了很多翻译难题。 译文中英语,“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线”、“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汉字术语,都是徐光启苦心定下的努力和反复推敲。 在翻译书名时,利玛窦建议将中文的“星雪”英文称为“Geo”。 你能在汉语词汇中找到发音相近、意思相近的词吗? 徐光启查了十几个字,一个都不满意。 后来,他想起了“几何”这个词,觉得和“Geo”听起来很像。 他建议将书名译为《Elements of Geometry》。 利玛窦非常满意。 “几何”一词在数学术语中可以说是非常流行的。
3、代数——在“代数”一词出现之前,在中国,同样的概念被认定为“代数”学英语,是清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对拉丁词Algebra的中文音译。 代数起源于中东,是阿拉伯语的数学著作。 后来流传到西欧,经翻译成为西欧广泛使用的数学教科书。 在西方,它的名字沿用至今。
清初你知道这些学科的名称起源于中国吗?,来华传教士将其音译为类似满语的阿尔及巴拉语。 从此,这个奇怪的名词在中国存在了近两百年,直到近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才走入历史。 1859年,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威廉和亚历克斯合作植物学英语,翻译了英国数学家迪·摩根的新数学著作,其中涉及代数的翻译。 李善兰第一次意译Algebra,这个在欧洲使用了近千年的音译词,第一次成为“代数”!
李善兰
李善兰非凡的创造力来自于一个浅显易懂的理解:代数的特点是用符号“代”代替“数”字。
4. Chemistry – “华”在中文里是一个很奇妙的词。 《易经》中有“观天文以观时变,观人文以化世”,意为“修人”。 这是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教科书都可以称为“化学”。
我们研究的化学显然意味着变化。 在中国,“化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857年墨海图书馆出版的《六合丛谈》杂志。一般认为,中文“化学”一词是徐寿在翻译英文著作《化学建元》时发明的”。
许寿
徐寿是晚清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化学的启蒙者。 在翻译《化学建元》时,他发明了音译命名法,创造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 例如,固体金属元素的名称都是在“金”字的旁边命名,并加上一个与元素第一个音节相似的汉字,为“锌”、“锰”等元素创造了中文名称,和“镁”。 迄今为止。
值得一提的是,为培养科技人才,1874年徐寿与英国人弗莱尔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科技学校——格致书院; ”。 这些都表明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学习中西文化的努力和洋洋得意为中国所用的心胸。
“化学”一词后来传入日本,取代了原来的日语译名“shemi”。
5. 生物学——先秦经典《国语》中有“和生化,同不相继”之说,意思是说当和合了植物学英语,万物才能生长发育。 如果它们完全相同,它们就无法发展和继续。 这对生物多样性非常有用!
中国古代传统生物学处于较高水平,如农学、动物学、解剖学等。 19世纪中叶,出现了外国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着的介绍西方近代生物学的书籍。 1858年,中国学者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威廉姆斯合作,将英文著作《植物学》译成英文植物学英语英语,是中国最早介绍近代西方植物学知识的著作。 在这部作品中,李善兰创造并翻译的“植物学”等术语在中日两国的生物界都得到了使用。 此后,许多西方生物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
颜复
1898年,严复首次译出《天眼论》,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思想,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后来,将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统称为“生物学”的时间比较晚。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传承者
中国精神与世界情怀
中国孔子基金会战略合作伙伴山东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儒学(rufengdajia)